第17章 荆轲刺秦,百草纲目(3 / 3)

,但其他方面可以适当出头,如此也算是遮掩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三日,刘川闭门不出,悬壶医馆借故不开。

每日往返稷下学宫与东巷宅子。

空白竹简与木牍堆满厚厚一层。

深夜,油灯昏黄,刘川伏案刻字,时而吹开木灰。

旁边还有布帛画的草木金石画像。

“效率太慢了,还是纸方便一些。”刘川心想。

纸绝对是跨时代的发明,可以影响世界的格局,将知识传播到千万家。

刘川当然知道如何造纸,但这个时候不适合拿出来。

纸张的存在会瓦解很多贵族阶层,一旦拿出来的时机不对,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与刘川苟活乱世的目标不符。

刘川也认为在齐国不适合拿出来,毕竟此地不太尊重工匠的劳动成果。

拿出来的时机不对。

刘川歇息片刻,再次伏案刻字。

“还是不行,竹简承载文字量太少,只能用布帛了。”

这不是微言大义,而是类似百科的书籍,三天根本刻不完。

大部分草药的知识来源于上一世的记忆。

自从炼成真气,以往的记忆清晰无比。

此书汇聚六百多种草药,三百多种金石。

这不仅仅是记录名字,还要记录草木的药性。

总而言之,读书人拿到此书,治点疑难杂症是没有问题的。

刘川每日睡眠不到两个时辰,一心只想写下著作,甚至动用了真气加快书写速度。

先秦扬名一般分为三个过程:游说扬名,而后著书立作,进而开宗立派。

清晨。

公鸡一鸣天下白。

刘川合下竹简,上书四个大字:“百草纲目”。

他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佳作,笑道:

“假以时日,后世医家人手一本,或许我还能得个“子”的称号。”

刘子?灵宝子?或者根据自己的籍贯,称为琅琊子。

名号似乎不太响亮。

“出发,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