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太平之道,绿发瘦骨(2 / 3)
、再平……士卒开动要钱,安抚民心也要钱,无论如何消耗的都是自己的国力,形势越乱,造反者越多,最终局面败坏。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应从源头杜绝祸患。都是华夏子孙,不应以对待外敌方式行事。”
张良想破脑袋,想不出解决办法。
“若是师父,该如何处理?”
刘川清了清嗓子,说:“无为而治定是正确,之后可以施行“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 ”
“没错,郡县与诸侯国并行,以诸侯国安置部分六国遗民,分化其大族,提拔其小族,先安住六国民心,此制可为过渡。”
先秦治理广袤领土能力低下,这片大地从未施行全面郡县,官吏属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强行郡县导致的隐患太大。
“郡国并行……”张良愣了一下,随即找出漏洞,“那和未一统有何区别?”
日后不还是诸侯混战?
“国是这个国,大王不一定非得是原先的大王,难道不能是同宗同姓之人?”
张良思索片刻,内心震撼非常。
平心而论,如果张家现在还是韩国贵族,韩国这个国家还在,即便大王不是原先的大王,恐怕也不会有多少造反欲望。
本国还在,老百姓也分不清大王之间有什么区别,大部分士子有位置安放,局面的确会好不少。
“郡国并行也有弊端,诸侯势大,日后定会造反。”
“世上哪有两全之事,日后再慢慢削藩,总比一下子激起矛盾,引发天下大乱来得好。”
刘川来自后世,知晓更多的解决办法。
但有些事不能光靠拍脑袋,一定要结合当时历史条件。
秦汉之交,华夏精英应对的是全新局面,古往今来,未有国家治理如此广袤领土,未有朝廷支撑这般庞大官僚体系。
统治者甚至连“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当,老百姓也不知道这词是什么意思。
想到此处,刘川意味深长道:
“子房,有些事,一代人是做不过来的。”
刘川想起前世史书上的王朝,其末帝做的事若是花两三代人处理,便是富国之道。可偏要凑到一起,妄图一己之力完成,结果使得国破家亡。
张良愣神半响,师父一番话,宛如打开新的世界。
无为而治、郡国并行、削藩设郡县……看似矛盾,实则安稳合理。
“师父真乃卿相之才,眼光勘破世间五十载,在下不及也,还好师父不是秦国人,否则弟子永无出头之日。”
张良深深作揖,心服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