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秦皇焚书,英雄唱罢(2 / 3)

兴许是名人的缘故,客舍这几年生意极好,他才能招了堂倌,扩了馆子。

大厅热闹繁华,二楼冷冷清清。

淳于越一上来,发觉气氛不对。

刘川旁边坐着四人。

面目全非的怪人、工师公孙厘、以及一个细皮嫩肉、面白无须的小伙子、白发苍苍的张苍。

附近数张桌案,案前只坐一人。

淳于越惊觉发现这些人自己都认识。

王贲、王离、李信、内史腾、章邯、甚至是赵高。

这些人在嬴政命令下,寸步不离跟着刘川。

岁月流逝,王贲李信等人颇具老态,而刘川样貌不改。

“淳于先生,请坐。”

看着刘川云淡风轻的模样,淳于越叹息道:

“如今我到了你这个位置,还是没阁下看得开。”

“凡俗外物,明月清风罢了。来,喝酒。”

“淳于先生,这家店的红枣糯米饭不错,颇有家师三分神韵。”

几人闲聊家常,其乐融融。

淳于越放下酒杯,心事重重。

“天汉,来日再会。哎,只恨百家绝学,毁于一旦。”

淳于越想到这里,不由流下两行清泪。

诸子百家,数百年积累的学问,莫非今日付之一炬了吗?

但他又能做什么呢?

“淳于先生慢走。”刘川与众人敬这位大儒一杯酒。

这是真正为民请命的好人。

嬴政不听他的话,只能说是秦国的损失。

后世人对于儒家颇有微词,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拖累他们。

但仔细想想,儒家顺应时代改革,指导了那么多的强盛王朝,定有其可取之处。

或许要怪后人不懂与时俱进,毕竟孔子只是根据所处时代提出解决方案,他也不知道后世发生的事。

毁谤也好,赞誉也罢。

儒家就在那里,深深影响华夏文明以及文明附近的国度,即便对儒家有微词之人,其行为处事也定有儒家“基因”。

“再会。”

淳于越背着行囊,将酒水一饮而尽,大步出门。

“淳于先生。”

二楼又传来刘川的声音。

淳于越抬头一看。

刘川指着自己的脑袋,道:“百家经典,一字一句,了然于心。”

淳于越一愣,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哈哈……好好好……”

太有趣了。

身处红尘,置身事外,仿佛又无处不在。

看破一切,行事无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