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谁是泄密者(2 / 2)
队,以一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中标。这几年,新能源建设成了西川省委、省政府大会小会要强调的事,必须做好保密,必须做好支持,给予林寿龙最大的支持,这个项目可能会改写中国能源历史!
“蔚蓝一号”对于林寿龙来说,这是全副身家。林寿龙这几年,头发都白了,他所有身家都扑到了“蔚蓝一号”上,除了国家的项目基金资助外,他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配合“蔚蓝一号”,蒋建岳率领能源科研协会向省政府谏言上书,率先开启了西川省的“绿牌”时代,今后西川省行驶的新能源车辆,都将不再使用蓝底白字的车牌,而是使用绿色牌照,这是西川省的一个态度,也是符合中央决策精神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项极度重要的能源项目,却面临一个技术瓶颈,一项压缩固件的技术难题把寿龙集团挡在了成功的门外。寿龙集团已经尝试了很多次,屡试屡败。垄断这项技术的日本三叶株式会社就在此时向寿龙集团扔出了橄榄枝。
林寿龙不得不求助于蒋建岳,蒋建岳深思熟虑之后,利用自己在亚洲科学界的号召力,策划了这一次与日本代表团的合作商谈。
林寿龙的想法是,既然短期无法突破垄断的技术,那么可以租用日本三叶株式会社的压缩设备,等设备拿到手,慢慢解剖分析,总能找到办法。
既然是与虎谋皮,那么“蔚蓝一号”的底细和进度,就必须列为机密,否则谈判条款的时候就会处处受制。蒋建岳已经严格控制了知密范围,这已经不光是林寿龙和日本人的商业往来,专利技术的博弈,这关系西川省,甚至国家的利益。
在谈判桌上,日本人占尽了上风,一上来就打了林寿龙一个措手不及:“恕我直言,如果寿龙集团没有我们的技术,‘蔚蓝一号’将无法实验成功,真是遗憾。”
蒋建岳和林寿龙对望了一眼:“嗯?泄密了?”
后来的情况,新闻里没有报道,日本人坐地起价,甚至要求以技术入股,共同开发项目,林寿龙当场就想骂娘。
他二人的想法,和李正阳接到指令时一模一样,经验老道的国安局侦察处长李正阳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有鬼。”
330 所的事儿还没完呢,西川的重点项目又被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