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身份(6 / 7)

俩都是合川人,而且魏成健是被魏家夫妇在“土炮台”捡到的,而土炮台估计就是当年抗击蒙古人的一个战场吧,这只是我的猜测,假若我没有估计错误的话,魏成刚应该是去了牛角沱的江边了。我问司徒他去那儿干什么,钓鱼?又不是钓鱼城。司徒说,你还记不记得在上清寺牛角沱的嘉陵江边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我说记得啊,每次过桥都能看见,但是从来没有去过。司徒说,最近这是枯水期,石头露出了水面,自打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那石头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淹没在水下了,我猜测正是因为当下枯水,魏成刚才去了那儿拜神。我问司徒,那有什么神好拜的?

司徒告诉我,那块石头,叫做纱帽石,从有嘉陵江流过重庆的时候起,那块石头就一直在这里,它的年龄,比重庆的历史要久远得多。魏成刚是一个生意人,做大生意的,多少都有些信奉鬼神之道。说是拜神或许有些不合适,因为那个人并不是神。就好像工匠奉鲁班为神,小偷拜东方朔为始祖一样。魏成刚祭拜的,应该是一个叫“董尽伦”的人。我问司徒,董尽伦是谁,他说董尽伦是一个合川走出去的官员,明朝万历年间,曾经在甘肃某地任职,因为常年实施仁政,于是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辞官回了合川,靠着朝廷的俸禄,在合川当地也是富甲一方。后来,一个世代受到朝廷眷养的彝族土著酋长,名字叫做奢崇明的人,骁勇善战,且刚愎自用。于是在川东地区发起叛乱,割据西南一方,后来攻打重庆等地,建立了大梁政权。奢崇明的举动引起了董尽伦的震怒,于是他变卖家产,自己组织了义军与奢崇明抗衡,形成了和奢崇明江北江南各占一方的态势。但是后来由于战术上的失误,董尽伦在率领将士过江杀贼的时候,并没能等到全部将士集结整齐,于是势单力薄,中了奢崇明的埋伏,在纱帽石边上的嘉陵江边,被凌虐浸水致死。

后来百姓为了纪念董尽伦,就常年在江边放河灯祭拜。而因为那块巨石因为形状跟明朝的乌纱帽非常相似,于是就叫做纱帽石。后来明朝的吏部侍郎,在这块石头上刻下了“董公死难处”几个大字,后来明清直至民国期间,众多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都念及董尽伦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庇佑了一方水土的百姓,于是纷纷在这里来祈福许愿,在石头上刻下了很多题刻。那些题刻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只不过由于下河道的路比较难走,尤其是修建了滨江路和轻轨以后,去的人少得可怜,很多重庆本地人甚至不知道这块石头有什么故事。再加上三峡库区蓄水,这块充满人文和传奇的石头,就更加不被人所知了。魏成刚去祭拜董尽伦,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