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崔老道捉妖(9 / 18)

个学生,那会儿学生都是洋派,出门穿着学生服,打着雨伞在街上过。铁柱子赶紧抹去泪水,上前求那学生:“您行行好坐我这车吧,我爹快不行了,我想凑俩钱给他预备些供奉,让他走在黄泉路上不至于挨饿。”

那学生一听这情况,心里十分同情,但学生是不坐这种车的,您看拉洋车的什么时候拉过穿学生服的人。他身上也没带钱,正好有一包点心是给家里老人带的,就给了铁柱子。

铁柱子谢过学生,裹好点心不让大雨淋着,一路跑着回到家里。他爹这会儿刚咽气,铁柱子大哭一通,然后把那包点心交给崔老道:“道长,您看这个行不行?”

崔老道一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这是盛兰斋的点心“鹅油宫饼”,这个要不行就没有再行的了,崔老道活这么大岁数也只吃过两回。

盛兰斋是从前清嘉庆年间就有的点心铺,百年老字号。以前崔老道的师爷曾给盛兰斋点心铺看过风水,说这家铺子做买卖能发大财,但是不利人口。因为这整个铺面开在斜街上,从前到后是个喇叭形,前头门脸像扇子面,很宽大,位置也好,却是越往里走越窄,走到尽头只能站一个人,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这叫嘴大嗓子小,吃得下咽不下,使劲儿咽得把人活活噎死。到后来果如其言,盛兰斋点心铺掌柜家经常死人,买卖做得很大,本来很大一家子,到民国时候只剩下一脉单传。

在当时来说,盛兰斋的点心意味着品质,用糖是有名的潮糖,潮糖油性大,时间越长越黏,怎么放也不硬,做出来的点心不会发干,使用的油全是自己磨的小磨香油,大油选用上好的板油。当年有个荤油李,炼出来的大油为上等之品,盛兰斋点心铺专用荤油李的大油,鸡蛋、面粉、果料无一不是真东西,诸如什么葡萄干、松子仁、红梅、青梅、桂花、芝麻之类,也是各有各的讲究。不单是点心,蜜饯元宵也称一绝。

铁柱子吃棒子面长大的,他哪懂这个,一看崔老道说好,急忙取出一块鹅油宫饼,双手捧着送到老爷子嘴前,一边哭一边喊着爹啊,这是盛兰斋的点心,您活着的时候没吃过,走在黄泉路上垫一口。

此时就看那躺在床上的老头儿,颤颤巍巍地张开嘴想够那块鹅油宫饼。院里邻居以为诈尸了,全吓坏了,唯有崔老道看出那老头儿还没死绝,让这点心把那口气又吊回来了,这人得馋到什么程度啊。他立刻让铁柱子拿勺把点心碾碎了,用热水一口口地喂老爷子,没想到这一块点心下肚,老头儿又睁开眼了,街坊邻居们转悲为喜。

铁柱子又惊又喜,非要去找那位学生。当面磕几个头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