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4)

伙计言语间虽客气,温屿还是听出了他的怠慢。先敬罗衣后敬人,温屿对此一惯不放在心上,打量着铺子,道:“我先自己看看。”

伙计便走开了,回头还不时盯着她。温屿神色坦然,在铺子里转悠。布庄主要以卖布为主,在铺子东面劈出一角,摆着绣线。

正中柜台上堆着五颜六色,价钱不一布匹,有丝绸,绫,罗,绢,锦,缎,还有与缂丝一样贵重的帛。

棉麻的布匹,则放在柜台上旁边的矮案上,颜色比贵重布匹要少,多是黑,本白,灰,靛蓝等几种寻常百姓所穿的颜色。

温屿不管伙计如何不耐烦,鄙夷,一一询问价钱。最后,她问道:“可有陈布?”

伙计掀起眼皮瞄了温屿一眼,道:“陈布有,绫罗绸缎棉麻布,你要哪一种?”

罗布有小孔,丝绸比不上细绢细密,锦缎太厚重,帛实在太贵,最适合做折扇扇面的还是细绢。

温屿道:“细绢便可。”

伙计说稍等,去抱了两匹陈旧发霉的细绢出来。温屿拆开仔细看过,除去泛黄,上面也长着点点霉斑,情况大致与黄福布庄的相近。她问道:“这布如何卖?”

“一两银。”伙计随口答道。

布匹经由不同织娘的手织出来,织娘手艺有高低,织出的布皆不同。这两匹布只看织出的纹路,要比从黄福处买来的细绢细密均匀。

一两银子一匹,还是贵了些。温屿问道:“八百个大钱可行?”

伙计一口回绝了,道:“这是东家定的价钱,一个大钱都不能少。”

温屿心中有了数,从黄福处买的两匹布,没有买贵。只要成本没有虚高,离生意的成功就近了一小步。

就算温屿信口开河,借以后互相合作多拿布来压价,端伙计都不会信她。何况是一直冷眼看着,并未上来招呼她的掌柜。

温屿怕折扇太多卖不出去,她也就没再多买布,转而问绣线价钱。

到底是大店,伙计拉着脸,还是回答了温屿。裕和的绣线颜色多,棉麻丝的绣线,价钱不比杏花巷绣线铺的便宜,金线银线价钱如先前杏花巷伙计所言相同。

温屿心中已大致有数,如果买得多,价钱肯定会便宜。杏花巷绣线铺这种常年往来的老主顾,就是赚些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差价。

买何种颜色的绣线,先要定下花色。温屿先没买,离开裕和布庄,在吉庆街附近的街巷又逛了许久。直到太阳西斜,再花三个大钱赁了辆驴车,前去黄氏家。

黄氏家在桂花巷,离翠柳巷不远,隔着三四条小巷。宅邸铺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