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4)

“我现在也不知道,毕竟是一种尝试。绣娘的眼睛毁损得厉害,一般来说能坚持到五十岁左右就了不得了。活着要吃喝,又干不了什么活。久病床前无孝子,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手上有钱,跟前才有孝顺儿孙。要是巧绣坊到时候还在,她们不离不弃一路过来,我做不了太多,每年有银子拿,家人舍不得她们死。且每年十两银子,起初她们肯可能赚得少一点,随着时日的增长,我能留下她们,每年肯定给绣坊创造了不止十两的利。这是对她们的反哺,也是商人该有的责任与良心。”

荀舫神色动容,深深凝视着温屿半晌,垂眸看了下去。

“每月累积活计金额,单件金额在十两银子以下,按照卖价的百分之十提成,在十两银子到五十两,按照卖价的百分十五提成,五十两以上,百分之十七的提成。”

他算了一下,“如果一个绣娘每个月十两银子的绣活,不算年礼节礼年终奖励,月俸加上午饭补贴,实际上是六钱,提成一两,每个月能拿到一两六钱。只能做出十两绣活,月俸不算低了。五十两银子的话,每个月能拿到八两出头的银子,差不多是陈玉娘的水准。五十两以上的提成,我估计没人能做到,除非有特别厉害的绣娘。”

单价越贵的绣活,需要的时日越长。比如三个月做成一件两百两的衣衫,提成百分之十七,则是三十四两,分摊到每个月,也就十一两三钱左右。

巧绣坊迄今为止最贵的一件绣活,便是玉娘的两百两,陈玉娘紧赶慢赶,用了近三个半月。算下来每个月合计不到十两,与温屿给净利的三成差不多。

要是有比陈玉娘厉害的绣娘,温屿求之不得,就是一个月拿走三十四两,她只会更高兴。

毕竟越厉害的绣娘,能给她赚的钱越多。

“特别厉害的绣娘能提到百分之十七,这个提成不算高,所以我留了年终的奖励,拿来贴补提成的不足。做得好的,表现突出的,不能让她们吃亏,这是提高她们忠诚度最实际,也最有用的办法。”

荀舫笑了起来,道:“比起别的东家,你真真是大善人了。”

“别把我捧太高,我肯定有要求。”温屿说道。

荀舫朝她扬了扬眉,看她列出的条件。

“首先契书只与绣娘当事人签订,月俸等只能由绣娘本人亲自领取。”

“绣娘必须识字,搬弄是非,污蔑,散播谣言,挑拨离间等,一经发现立刻辞退。”

“若损毁绣活,绣坊承担三成,个人承担七成。遇到天灾如地动,打仗等不可控的事件,绣娘不承担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