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庞大的计划(5 / 6)
靠着这些大家族的影响力与威信,自然有民间信誉存在,到时加以引导与宣传,自然会有效果显现。
李安生虽然没有见到张謇,但是在南通的张謇还是主动的拍来电报,支持上海银行的成立,表示将会全力配合。
像张謇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需要有强大的银行支撑,上海银行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他们要想不小打小闹,想要放开手脚的扩张,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上海银行给予支持。
对于李安生提出的公司债,他也很感兴趣,企业融资需要多方面的渠道与办法。
如何让地窖与库房中的死钱变成活钱,就需要更多的办法,来引导民间的投资。
过去张謇这样的有信誉的大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宗族相借,向钱庄等金融机构短期融资,快速便捷,向华商银行融资同样如此,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融资方式。
不是不想,是张謇他们没有这个实力,银行与钱庄也没有这个实力,至于向外国银行融资,那只是在找死。
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有时还寻找战略合作者,向关系亲近的个人或家族招商引资,这也是一种股权融资,但它不通过公开市场发售,是一种私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中长期的融资方式,无论是信托产品也好,公司债也好,或者其他手段,这个时代能够立即应用的,李安生都想要拿出来尝试一下。
不大胆拼命,怎么能搏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
公司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向一般大众举借款项,承诺于指定到期日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并于固定期间按期依据约定利率支付利息。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让求新造船厂之类的优秀民族企业上市,然后发行公司债,凭借求新造船厂这些企业的迅速壮大来起到示范效应。
不仅是激励那些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激励那些有富余资本的国民,将钱拿出来,让钱生钱。
有个稳妥的吃利息之处,总好过于将钱变成地产房产以及古董等死物,也好过于外国银行的超低存款利息。
关键如何来诱导这些死钱一步步的让那些保守的土老财们肯拿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总要有个几年的时间,让土老财们看看各种金融债券的红利。
李安生想要在一战前大力扶持民族工业,来获取战争红利,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