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海关之争(6 / 7)
要将这事牵扯到李安生的头上。
载沣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心内的疑惑更甚,要不是江南造船厂这么大的声势,谁会跟战舰订造牵扯上关系。
李安生的确太过显眼了些,嫌疑也最大。
载沣想的烦了,也只想将事情逃避开去,推下去,让底下自己去解决。
甚至,他还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凡是李安生自己搞出来的事情,都由他自己去解决。
“海军开办费只可略减,海关关税,但凭他的本事,我们不干涉。”
听到载沣如此说,奕劻叹了口气,只能随他,不过也好,让李安生到洋鬼子那里去碰碰钉子。
事实上,李安生早就有了动作,那就是设常关。
这个时代的海关也称“洋关”、“新关”,与之相对的则是“常关”、“旧关”。“洋关”管理国际贸易,由洋人主持;“常关”管理国内贸易,仍由清政府官员主管。
这是典型的“一国两制”。两种体制产生两种绩效:“洋关”高效廉洁,“常关”贪腐蔓延。
李安生暂时还不想去动常关,毕竟手中没有太多的人手,就算解决了常关的贪污腐败问题,也无法彻底根除。
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设常关。
上海海关一直想要在南通设立常关,南通可是张謇的老巢,近代中国一大繁盛之地。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李安生先下手为强,在南通县天生港设立了常关,将这里的关税把持在自己的手中,着实让上海海关郁闷了一把。
赫德离任之后,新任的海关关长一直想要谋求点属于自己的政绩。
谁也没有想到,李安生并没有着手于江苏常关的反腐倡廉,反而另设常关,倒是让各界人士都有些愕然。
由于体制的问题,洋人把持的海关反而清廉无比,而常关则腐败至极。
李安生另辟蹊径,直接利用有限的人手,设立常关,也是一招狠招。
除了南通常关,他还在江苏境内多处设立常关,来压制上海海关。
你不是想要扼杀江苏巡抚衙门关于上海海关拨给制造局经费的申请吗,那么无所谓,我们自己来拿就好了。
制定制度并不是难事,关键的是执行问题。以选人、用人(即海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来说,不外遵循几个原则——如因事设岗、以事择人,选人严格、公开公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如此等等。
新设常关坚持这些原则,自然能够杜绝贪污腐败。
其实通州境内早在道光年间就已经有了常关,只不过名存实亡而已,李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