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北上抗战(3 / 4)

东北的海外贸易,不过,日本的眼光并不仅仅放在东北,而是放在了整个中国,哪里肯答应对中国宣战。

它是准备收拾残局的,而不是给英法使唤的,提俄国承担压力,它没这个责任。

不过,日本也并没有停着歇着,而是逐渐的向东北施加压力,频频挑衅,希望能够浑水摸鱼,利用俄军大兵压境,来敲诈东北,榨取好处。

日本人无非是想扩大南满铁路附属区,要开矿权而已。

李安生并没有那么好欺负,既然他亲自坐镇东北,就没有道理向日本低头,而是做出了强硬的回应。

东北的财政收入其实并不足以轻松的维持十八个陆军师,就像日本,目前也只不过十七个常备师团,其中只有七个老牌师团才是一等师团。

为此,面对日益不老实的小鬼子,李安生还是决定扩军。

东北不用像日本一样,在军费支出上,几乎将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海军上头,自然还留有余力。

为此,李安生号召,全国陆军北上抗战,面对俄国的全面动员,面对英法的暗中偏袒,面对日本的频频挑衅,中国军队必定要有所回应。

北京政府同意调集南方军队北上抗战,但是却提出开拨费与军械需要东北来承担,这也是在有意的消耗东北的经济实力。

李安生自然不去计较这些,东北军虽然还能够养军队,但是继续扩编将会使得战斗力进一步削弱,老兵与军官给降低到了极危险的地步。

让南方军队北上,也是件好事情,让全国都来分担战争威胁,万众一心。

初步决议,全国已经完成编练的十个师北上抗战,江苏两个师,江西一个师,云南一个师,广东一个师,广西一个师,湖北一个师,湖南一个师,四川一个师,福建一个师。

同时北洋军也将会调派五个师北上,除了之前段祺瑞手下的两个师,也达到了七个师的兵力。

这些军队都将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到东北集结,刻不容缓。

随着中东铁路沿线停息了枪声,出现了暂时的安静,但是随着东北军随时准备出绥芬河作战,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让日林斯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居然敢于主动出击。

其实伊尔库兹克与赤塔两大防守区域的俄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而中国军队却只有俄军的一半多点。

东北军三个甲种师与三个乙种师以及三个骑兵师,加上吴禄贞直接统帅的一个教导师总共12万余人的兵力,第一军军长张绍曾,第二军军长苏凯,第三军军长阎锡山,外加一个重炮旅,旅长狄益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