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无耻啊(5 / 6)

表示赞成对塞尔维亚开战:“dann ja”(那就打吧)。

接着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一份苛刻的最后通牒,7月25日塞尔维亚除微小的保留外,表示接受,但时辰已到,世界大决战的日子已经破晓,塞尔维亚实行动员;欧洲大陆上笨重的战争机器轰隆隆地开动起来;德国怂恿它的盟邦奥匈迅速出击,在全世界面前造成既成事实。

到此已无回旋余地了;这场冲突再也不可能通过调停解决,也不可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了。人物和事件都卷进了这命定的历史洪流,一住无前,向着无法改变的劫难迈进。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炮弹就落到贝尔格莱德。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德国向俄国提交最后通牒,稍后又向法国提交最后通牒。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当天夜间,德军侵犯卢森堡以夺取西线部队运输和补给所需的铁路。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晨,在事先发出最后通牒后。德国通知比利时,为了“安全”目的,德军将开进这个小国。阿尔贝国王呼吁援助;同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俄国一起尊重比利时中立的英国,则谋求各方的保证能够兑现。德国首相莫里茨?冯?贝蒂曼-雷尔韦格,“一位和蔼可亲但软弱无力的人”,对于伦敦将不惜为“一片废纸”而战,仅仅表示惊讶。 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国参加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冲突。

就这样,一场大灾难开始了,按福洛顿的格雷子爵(他的光荣日子已经结束)的说法:“全欧洲的灯就要熄灭了;在我们有生之年,将再也看不到它们重放光明。”

阿尔弗雷德?冯?史里芬伯爵于80高龄去世,时隔大战爆发不到两年。但是,他的精神指引着德军在西线的最初几个回合先机制敌。他的临终遗言是1914年8-9月德国战略的集中体现。

盛传他说过这样的话:“仗是一定要打的。只要确保右翼强大就行”。

由冯?史里芬(他在赫尔默特?冯?毛奇之前任总参谋长)制定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史里芬计划,设想两线同时作战。该计划预定战争爆发时,尽最大可能集中德国主力和全部精锐部队于西线,在东线则由相对少量的后备部队对付动员缓慢的俄国人。在西线,德国指望以己方右翼实施的或者说从西面迂回法军的一次强大攻势,将导致围歼法国各集团军,一战而胜。史里芬认为,越过德国边境直接进攻从贝尔福到凡尔登一线的法国要塞防御体系难以奏效(他认为那“几乎是坚不可摧的”)。于是,他的计划的关键是通过比利时和荷兰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