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文莱参战(5 / 6)

生产的资金,同时还组织银行与小麦生产场主签订贷款合同。文莱政府为了促进小麦生产还颁布了奖励种植小麦的条例和办法。

虽然文莱的土著普遍并不勤快,还不适应农活,但是主力还是靠华人,之前文莱大批量,无视英国干涉接纳华人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

当初东南亚数百年历史的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矿产的开采,都是依靠华人,依靠华人的勤劳朴实,创造财富。

只是他们创造的财富被可耻的白人与土著所侵吞,甚至还想着要尽数霸占。

文莱共和国不但从中国大陆接收移民,还从东南亚的其他地区获得人口,相比荷兰统治的荷属东印度,文莱简直就是天堂。

文莱共和国目前拥有的耕地为七百六十万公顷,初期预计能开发的耕地能够达到四千万公顷,足够上亿的人口在此生息。

光是从农业上,就能吸引大量的中国南方省份的务农人口,前往文莱共和国寻找致富的机会。

尤其是文莱共和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战时政策后,欧洲交战国对粮食的需求必定会进一步的猛增,粮食生产大有可为。

世界大战的交战期,必定是文莱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期,是土地开发期,是人口的猛增期。

而为了在战后获得凡尔赛体系的列席资格,文莱共和国也有必要多做些贡献。

大英帝国总参谋部原拟将澳大利亚、文莱和新西兰的军队先集中在英国进行进一步军事训练,然后送往欧洲大陆战场作战,但是由于冬季,英国兵营无法容纳更多的士兵,更重要的原因是,10月土耳其加入德国集团,并在澳新文远征军到达前几日对协约国宣战。土耳其军队在两方面威胁着协约国,在北面威胁俄国,在南面威胁着苏伊士运河,因此英军最高指挥部对士军的威胁十分不安。根据帝国军事部国务大臣吉青纳元帅的命令,决定把澳新文军队派往埃及,在那里接受训练,等待命令。

而第二批为数8万人的远征军也已经踏上了征程,其中有5万人的文莱共和国军队,这些军队并不是新组建的,其中有着大约五分之一的比例,是文莱共和国陆军官兵。

其中有一个文莱独立团颇为引人瞩目,虽然没有人明确指出,但谁都知道,那是参加塞班岛防御战的一支军队。

英国总参谋部秘密电文,指名要这支部队参战,他们将会搭乘快速舰艇在军舰的保护下首先赶往埃及,去那里帮助训练在那里的第一批远征军。

独立团的装备与精神都是一流的,站在港口队列中,显得鹤立鸡群。

这次李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