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名姓之后(2 / 3)

声音,甚至有人开始打听他的个人信息。

“物理系学霸”、“高冷男神”、“现实版江直树”……各种标签被贴在他身上。他的校园社交账号突然涌来许多陌生的关注和私信,走在校园里,被陌生同学认出、指点的次数明显增多。有一次,他和同学在食堂吃饭,竟然有不相识的女生鼓起勇气过来索要联系方式,让他愣在原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对于这些,马嘉祺的反应是直接且统一的:忽略。他关闭了社交账号的好友添加功能,对所有的私信和外界议论置之不理,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往返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仿佛那些突然涌现的关注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

但在一次视频时,丁程鑫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眉宇间一丝极淡的烦躁。

“最近……是不是有很多人打扰你?”丁程鑫试探着问。他也看到了网上流传的那些视频片段和评论。

“嗯。”马嘉祺没有否认,语气平淡,“有些麻烦,不影响。”

“要是觉得烦,就别看那些评论。”丁程鑫安慰他,心里却有些复杂。他为马嘉祺被更多人看到、欣赏而感到一丝隐秘的骄傲,但同时也隐隐担忧,那种被过度关注和解读的生活,是否会侵蚀他们原本简单平静的世界。

“我知道。”马嘉祺看着他,“你那边呢?专栏还顺利吗?”

“还行,就是有点累。”丁程鑫叹了口气,“有时候会想,是不是写得不够好,怕辜负别人的期待。”

“不用管别人。”马嘉祺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种稳定的力量,“记得你最初为什么写就行。系统外部的冗余信息,没必要全部接收处理。”

他又用上了他那套“系统论”,丁程鑫却忍不住笑了。是啊,写作的核心系统,是他想要表达的内驱力,外界的评价只是变量参数,不能让其影响核心程序的运行。

然而,道理易懂,行则不易。他们开始体会到,当名字不再仅仅是一个代号,而开始承载外界的目光、期待、甚至想象时,一种无形的重量便悄然附加其上。这重量,有时是动力,有时却是束缚。

他们通话的频率没有减少,但聊天的内容有时会不经意地滑向外界的反馈、遇到的困扰,分享纯粹的、属于两人小世界的心情和思绪的时间,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挤压了。物理上的距离尚未克服,一种由“名姓”带来的、更微妙的心理距离,似乎正在悄无声息地滋生。

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