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能源与教育展望(4 / 5)
1904年,朝廷审定颁发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等都作了相当详细的规定。
它将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从小学到大学后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3段6级: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2级;中等教育段5年,不分级;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学堂及平列的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至4年,通儒院5年(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院)。
学制的制订与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黑龙江的发展形势是爆发式的,根基又太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要是黑龙江不迅速想办法,只怕如今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也忒不结实。
清未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本意在于顺应时势,培养既忠于朝廷又懂得西学的官员后备队伍,指导思想仍然是洋务派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堂教习的仍是“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这些程德全也有耳闻,深深地洞悉其中的弊病。
黑龙江太速太新,要彻底破旧迎新,而且要快,快,快。
可是这要快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说来说去,没有经验,需要摸索,底子太差,又快不得。
“办法总会有的,但是我想,农村中还是要以扫盲为主,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鼓励他们自学。也要多办农村师范,自己培养小老师。另外,咱们是不是可以规定义务教育?比如,咱们改改学制,五年初等教育,二年中等教育,这七年孩子必须要上,出来就能学以致用。成绩好的可以升高等教育,另外想要自己谋出路的,也可以考专科学校,学些技术,出来就是工程师。哦,对了,中等教育中也可加上二年的技工学校,专门学技术,出来就能给工厂输送技术工人。”
李安生随意的从后世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眼下用的上的,拿出来跟程德全探讨,不适用没关系,不闻不问不想办法才是犯罪。
程德全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个我们都要摸索,摸着石头过河,说不定摸着摸着就摸顺了。你说的都是好办法,找些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来给我们参谋参谋,先把符合黑龙江发展的学制确立下来。至于义务教育,我看可以立即推行,官府给补助,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尽快上学。至于学堂师资不足,出高价从大城市招一批,暂且远水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