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庞大的计划(2 / 6)

、巡逻艇、鱼雷艇之类的小舰艇,耶松船厂就接到过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

薛策的眼眶都热了起来,眼神滚烫,要是李安生说的都能实现,那么他虽死无憾。

可是,李安生还提到了三期船坞,他的意思是将来要考虑到造船业迅速发展,出现十万吨以上的船舶,甚至是更大吨位的巨型轮船,所以船坞要尽量留足余地。

“长兴岛地方够大,咱们最起码要圈出3里左右的海岸线来,任何方面都要放宽余地。将来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我们需要在码头上建各种工厂与技术局,这些也要考虑在内。”

长兴岛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水深十二至十六米,最深处达二十二米,宽度为1000米左右。水情稳定,没有泥沙淤积,适合建造码头、港口机械、造船、修船、物流中转基地。后世可是能够停靠30万吨级轮船,而且进出方便,这里是个天然的可以发展海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

将新船坞开办在长兴岛,能够更好的保密,将许多手段隐藏起来。

在张士衡看起来,长兴岛与宝山相望,李安生要在宝山办一个年产50万吨粗钢的大型钢铁基地,对于江南造船厂也很有帮助。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制造局的钢铁产能将逐步满足制造局本身所需,江南造船厂的钢铁需求都将依靠宝山钢铁基地——如果这个钢铁基地能够顺利开办起来的话,张士衡始终抱着怀疑态度。

李安生来来去去都是大手笔,在制造局便是如此,只是还没有看到实效。

说来说去,还是那台3500吨的水压机震慑了他,让他彻底信服,李安生有这个手段与魄力。

但愿李安生建立的一个庞大的框架,不要因为根基不足而倒塌,如果真的能够一步步实现,国家富强有望。

薛策此刻却在盘算着,需要多少资本才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计划。

即便不算三期船坞,一期的四个船台,以及二期在长兴岛的新船坞,光是如此就能使得江南船坞的资产增值二十倍。

光是一期四个船台以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就起码在500万两银子往上,这实在是笔大数字,光是江苏与两江衙门拨款,截留朝廷的海军开办费,以及从洋人那里抢税收,或许银子是够的,但还要造船,还要添置其他家当,林林总总,都是钱。这可是个无底洞,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下来。可想到李安生是个能人,薛策多少有些期待。

“一期船台赶紧建,资金不足,上市融资。我准备结束上海并无证券交易所,股票却大行其道的零乱局面,正式开办上海证券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