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武昌起义(4 / 6)
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发生,革命轻易的成功,却群龙无首,蓝天蔚一时来不及赶过来指导,黄兴等人又迟迟不至,这次让黎元洪篡取了革命果实。
李安生自己就要当个篡夺革命果实之人,哪里能够眼睁睁看着给黎元洪这等无名小辈来捡便宜——对于李安生来说黎元洪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
当世英雄豪杰,他服气的能有几个?林虎、程德全、袁世凯、吴禄贞、锡良与宋教仁等寥寥数人而已。
如今要加上个黄兴,让黄兴来成为武汉与南京之间的枢纽,才能合力向北,逼迫清廷下台。
李安生与兴致勃勃的黄兴、宋教仁详细的商议起宁汉并举之事。
“若是革命军能够攻下武汉三镇,那么革命声势必定大涨,南京随之宣布起义,巩固南方局势的同时,号召全国各省效仿。若是南方响应者众,不妨合力北伐。南京这边以徐州为前进基地,北攻山东;而武汉那边则兵进信阳,图谋河南。一旦山东与河南攻克,则清廷再无外围护翼,决战之势可成。只怕,北洋军还不一定敢死战。革命形势如此,谁肯为清廷出死力?”
还有一句话李安生没说,那便是到时候东北挥师入关,只怕会将清廷最后一点希望给葬送。
这是李安生的王牌,更何况,他还没有把握说服吴禄贞与蓝天蔚等豪雄完全依附于他。
这各方豪雄太多了些,根基未必不如他深厚,比如孙中山、黄兴等人,以及武昌首义那帮人,还有吴禄贞等新军大佬,还有袁世凯这等枭雄。
黄兴为李安生的战略构想而激动不已,这个明确的目标相当可行,关键就是要看武昌那边如何。
“汉阳兵工厂当可为武昌起义军所用,这边则有江南制造局,若是军械银饷不够,南京这边也能调拨些。”
李安生索性慷慨一些,让黄兴多谢底气,这也是在帮黄兴,到时能够凭借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赢得革命军的尊敬。
黄兴掌控武昌大局,对于他的计划很是关键。
当夜,黄兴与宋教仁便由船只送去武汉,而船上也装满了军械,有三千余支上海造步枪,还有十挺重机枪,子弹六百箱,银饷三十万元。
李安生花费这么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那就是武昌那边到时候互不服气,山头太多,黄兴最好也要有自己的嫡系武装。
黄兴是个实干家,必定会做的很漂亮,不像孙中山,给再多的银子都是白搭。
主要是黄兴这个人承情,今日的慷慨,他日必有回报。
十月二日,李安生撇开了朝廷,将林虎请到了徐州,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