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最后通牒(10 / 12)

北军的初步了解,东北军是不会轻易结束争端。

如果在买卖城进行和谈,就算能够依然维持库张铁路的特权,但是东北军已经在蒙古存在,直接威胁伊尔库兹克,将来必定是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大患。

无论如何,这次都没有暂时和解的可能,除非在大打出手之后,这点谁都明白。

正因如此,袁世凯等人所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当前的最后通牒。

要打也是东北军去打生打死,但是,中央政府同样要承担责任。

一旦不回应对方的最后通牒,那么只能是战争。

袁世凯本来想要安抚李安生,希望东北军能够以大局为重,可是,李安生的一封电报让他彻底的息了心思。

不但要第三十一镇到第三十六镇的编制,而且还要他袁世凯号召全国来应对俄国的战争威胁。

东北军下定决心要打,袁世凯无能为力,不仅无能为力,还要给绑到战车上头,跑都跑不掉。

当了这大总统,权力没有捞到多少,还得跟个小媳妇一般的受气,如今还要给东北军挟持。

李安生的意思很明显,毕其功于一役,用战火来催生中国各方势力的统合,希望袁世凯不要做民族罪人。

外敌入侵,要是北京政府举止失当,威信大减,很有可能袁世凯这个总统要给弹劾,唐绍仪内阁也要倒台。

而袁世凯唯一的选择,就是与东北军站到一条战线,要打,就是场倾国之战。

北洋军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否则,南方的省份必定要闹腾起来。

败,则袁世凯也要承担责任,北洋军打光也好保留实力也好,他袁世凯必定是要下台的,而且是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胜,则这场战争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打赢的,袁世凯的威望也将空前,中央政府将不再软弱无力,而是以大势所趋、大义凛然之势大刀阔斧的改革,集中权力于中央。

更何况,面对战争,中央政府有无数的办法将许多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东北军在这场战争之后,还能够有多少力量来对抗中央?

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也是个机会。

徐世昌这个老政治油子想不通一向精明的李安生为何会如此选择,但是袁世凯能想的明白,李安生多少还是不信任中国的民主前景,也不相信列强会放任一个统一的中国走民主富强的道路,东北是首当其冲。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奋起一搏,就像日本,打赢了俄国之后,国际地位空前强大,列强刮目相看,再也不敢轻易小看。

日本由此走向列强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