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最后通牒(9 / 12)

军,让美国方面看到了李安生的决心。

更何况,只要袁世凯识相,关内不但不会拖后腿,反而会给予方便。

真要到对俄全面战争的爆发,北京政府难以置身事外。

正当李安生等人在买卖城进行着全盘考量的时候,北京政府也乱成了一团。

沙俄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向外交部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北京政府宣布东北保安司令部为非法政权,解散东北军,惩办战犯李安生等人,并且向俄国进行赔偿,再次提出了对蒙古的非分要求。

而此时,袁世凯也似乎猜到了李安生的用心,他也是骑虎难下之势。

京城的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登台亮相,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有的倾向于惩办李安生,取消东北的非法割据独裁;有的倾向于对俄强硬,声援东北军;更有许多人倾向于北洋军出关接收东北。

昏黄的灯光下,总统府内一片的安静,袁世凯与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亲信手下反复思考着对策。

北洋军将领的一致意见,是趁此机会逼李安生下台,接收东北以及东北军。

东北的强大实力让北洋军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始终不敢动弹,更不敢南下压制南方的地方势力。

但是袁世凯却有他自己的考量,凭借他对李安生的了解,李安生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却绝不是一意孤行自走绝路的人。

换做其他人在东北割据独裁,必定不会去主动招惹俄国,反而会趁机统合东北的势力,凭借北京政府应对俄国在蒙古问题上的举措来压迫北京政府。

之前袁世凯是不想开罪俄国人的,但是这个关头,别说是李安生反应激烈,就算是李安生保持沉默,必定也有许多的反对势力进行攻击,要求政府对俄态度必须强硬,驳回俄国的无理要求。

俄国何尝不是看到了北京政府的软弱无力,想要上门来欺一欺人。

可哪里想到李安生更加的铁血,直接将军队拉到了买卖城,直接取消了蒙古的独立,并且积极应对俄国的军事压迫。

于是,一场军事讹诈,变成了实打实的交战。

想必现在俄国也在懊恼,错误的估计了东北军的反应。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日本的态度要更为积极些,俄国应该让日本跳出来跟东北军斗上一斗。

可是,出于老大帝国的盲目自信与毫无根据的心理优势,俄国做出了错误的决断,正如当年尼古拉二世强烈要求对日本作战一般。

俄国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毕竟库张铁路修好了大半,决不能就此落到中国手中,凭借俄国对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